研究方法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分别向学生群体、教育机构(主要是大学)提供潜在可行的缓解优绩主义负面影响的方法。
1. 质性研究概述
鉴于本团队对的研究成员大多为大学生,属于大学生群体间优绩主义的亲历者,因而为了最大化地将我们心中的真实感受,包括感慨、困惑和迷茫在本研究上体现出来,我们选取质性研究的方法。
质性研究是一种以理解社会现象为核心的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强调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深度互动,在自然情境下探索人类行为、观念及社会文化现象的内在意义。 与定量研究关注“数据量化 和统计验证”不同,质性研究聚焦于对现象的“描述、解释与意义构建”,其核心在于揭示个体或群体如何理解自身经历,并挖掘现象背后的复杂社会机制。
简单来说,质性研究的核心之一就是“化简单为复杂”,正如我们从大学生的普遍焦虑为什么出现在各个大学的各个成绩层这一现象出发,逐步挖掘大学生群体的心理作用机制,以及和这些紧密相连的大学宏观制度的作用逻辑,最终以游戏为隐喻构建出针对优绩主义相关核心问题的解释框架,并以此为建议与对策的重要参考。
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探究大学生群体中的优绩主义现象,主要基于以下特点:
-
注重深度与情境化:通过访谈、观察等手段,捕捉大学生对“绩点竞争”“成就焦虑”等问题的个体叙事,分析优绩主义如何嵌入具体校园情境,最大化揭示学生群体对优绩主义的真实想法和实际体验;
-
开放性探索:优绩主义涉及价值观、心理动因等隐性维度,质性研究允许在数据收集中动态调整问题,发现预设之外的深层矛盾,不受前人研究结论的桎梏;
-
主体性尊重:重视大学生作为“主体”的声音,避免以标准化问卷简化其多元体验,从而揭示绩点竞争背后的情感、压力与社会期待,竭力为大学生群体的更好生活作出微薄贡献;
我们的研究总体上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 知识储备、数据收集及整理 | (寒假) |
---|---|---|
第二阶段 | 数据编码与理论构建 | (2.24 - 3.28) |
第三阶段 | 研究报告框架搭建 | (3.29 - 4.15) |
第四阶段 | 研究报告撰写 | (4.16 – 7.1) |
2. 第一阶段
在第一阶段,我们首先思考了如下四个问题:a. 人类拥有什么样的精神结构? b. 大学中所有体现出优绩主义的制度有哪些?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c. 优绩主义如何作用于人? d. 优绩主义如何作为现代社会的一部分? 通过对这些问题初步的结构化探究,我们致力于对优绩主义背后地作用逻辑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也便于后续深度访谈),进而根据质性研究核心问题(为什么各个大学各个成绩层次的学生都会收到优绩主义的影响?)设计出访谈提纲,包括一份针对本科生群体和一份针对研究生群体的。
之后,我们确定的对于受访者的要求,包括典型性(优绩标准下特别优秀和亟需整改的)、有深度(受访者有自己的故事可讲)、广泛性(从大一-大四,甚至研究生和已就业的人员)。此外,由于本项目面向上海交通大学师生,我们将受访者院校层次限定在了C9及以上,交大优先,以更具针对性。最后,我们在寒假期间进行了深度访谈,并整理出访谈稿。最终我们统共进行了27场访谈,每场时长在40min – 90min,访谈稿字数在5000 – 15000字左右。另外,本研究在经典扎根理论基础上,融入建构主义取向:即在访谈过程中,承认研究者与参与者的意义共构;并结合批判理论视角(如揭示优绩主义与消费社会的符号共谋),突破纯经验描述局限。
2. 第二阶段及其后
在第二阶段,我们依照质性研究的方法,对第一阶段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采取的手段即编码。为了不囿于前人研究的桎梏,我们采用了扎根理论的编码范式。所谓扎根理论,核心在于从经验数据中自下而上生成理论,而非验证既有假设;其关键特征包括:
-
持续比较法:通过数据与数据、数据与概念、概念与概念的持续对比,提炼理论要素;
-
理论敏感性:研究者需保持对数据潜在意义的警觉,同时避免先入为主的理论预设;
-
三级编码系统:开放编码→轴心编码→选择性编码的递进式分析框架。
为了更好地实现三级编码系统,我们在研究中创新性地提出了一个共享术语库。 具体来说,我们通过采用在线协作文档的形式,把编码过程中得到的灵感,借助网络搜索、论文检证等手段转化成相关理论,写入共享术语库中。这种方式一方面加强了成员之间的思想碰撞,互相给各自的编码提供灵感支持,另一方面提供了一个容器,将编码过程中遍历到的一切受访者和访谈者的感受、思考记录下来。
基于此,我们首先完成了开放编码,提取本土概念(如“过于依赖优绩主义”“学习生活边界模糊化”等);通过修订共享术语库和会议讨论,我们进而提取出轴心编码,构建逻辑链(如“焦虑 – 孤独浮躁 – 迷茫无意义 - 更深的焦虑”);最后我们进行选择性编码,将所有思考整合为我们最终的理论模型,即“优绩主义:一个关于分配的游戏”。
在第三、第四阶段,我们不断的进行理论模型的优化,分工完成研究报告的写作。